藥學共筆
Advertisement

體內脂肪[]

以前說胖是指皮下脂肪多,後來發現有的人看起來不胖([皮下脂肪]少),但是有內臟脂肪腹部脂肪肌肉脂肪(肌內脂肪),所以胰島素抗性高。再加上可能也沒運動,所以肌肉少,的人還是可能得第二型糖尿病

成癮性[]

泛科學-帶你住成癮套房的糖、脂肪、鹽

NOWnews作者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 NOWnews – 2016年1月11日 下午4:17甜出禍!少女常喝含糖飲料 乳癌風險大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美國2016年最新公告的飲食指南,明訂糖、鹽、飽和脂肪的上限,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成人和兒童每日游離糖攝取量減半至5%(約25克)以下更有益健康;飽和脂肪減少至10%以下,國內都該跟進,至於鹽的部分,國情不同,國內目前限制在2400毫克以下還算可以接受。國健署回應,將在今年年底公布新版的飲食指南,目前正在蒐集各方和各國相關建議,會針對2012年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內容進行全面性的評估,重新檢視糖、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等攝取量。

學習感恩安貧 。

代謝性疾病[]

主條目:熱量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b8rJJSoAUE7ndLRg/?

那些說胰島素是造成肥胖主因的,也沒有一個是內分泌科醫師🥲

請問有內分泌失調造成肥胖這種事嗎?😅😅😅謝謝

有,但比例非常低,不到一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LQtKp3iVVsU6ATQc/? 2024糖尿病的病理新理論機轉,糖尿病除了血糖代謝異常之外,更是脂肪,甚至是蛋白質代謝異常,因此是一個全面性的代謝性疾病。(因為胰島素同時對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同化代謝有作用?)

「飲食療法治好糖尿病」這件事,目前的實證最明確的就是「熱量赤字飲食」,而不是「低碳飲食」。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mGtyEJ4MH2caXxZU/? 2021肥胖的理論機轉新模型

低碳飲食生酮飲食為針對舊理論所產生的減肥策略

我長年紀錄飲食內容的心得是,影響飽足感的最重要因子,為以下兩者:

1. 攝取的總熱量

2. 消耗的總熱量

意即,不管吃高脂或高碳,相似數量級的熱量,飽足感持續的時間約略就相同(但飽足的內臟感受略有不同)

而只要有運動,就是很快餓,運動消耗越多熱量,餓的越快。

以上只是大原則,細節當然還受其他許多因素影響,但其他因素的影響,都無法概過上述因子。

結論:我的身體不好騙。

參考資料[]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