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條目:有機化學
大二讀生化之前,可以在大一時先買生物學的原文書來讀,會有幫助。
現代醫學 的進步主要是因為生物化學的進步。
生物化學與熱力學定律[]
生物學相關學系畢業生能不能記得他大一時期學的東西?因為背的內容多,而且分枝多。一般人不會融會貫通的,本系的也一樣,畢業後忘了有人會回去翻書,一般來說翻書不會賺錢則大多數人不會去翻,有證照的科系會為了考試犧牲非考試科目,像是生化之於藥學系就是如此,但是生化和藥理學有關係,不少藥理學的章節前面都會提到生化內容。生物化學就是用化學解釋生命現象,也就是沒有靈魂或生命力,純粹複雜的化學作用。一開始先教化學,然後有機化學還有生物化學四大分子還有熱力學,有提到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亂度只會上升,生物亂度下降但宇宙整體還是上升有提到。像是(合成蛋白質所需)胺基酸有21個,其中有些是必須胺基酸
生物化學四大分子[]
- 主條目:Nutrition營養學
polymer種類 | monomer | 鍵結種類 | 受何種酶水解 | 生物體的功用 | 最大貢獻者 |
Nucleic acid核酸 | nucleoside triphosphate核苷三磷酸NTP(核苷酸) | phosphodiester bond磷酸雙酯鍵 | phosphodiesterase磷酸雙酯酶PDE | 儲存遺傳信息的載體、可能可以當作enzyme(酶,此種情形的nucleic acid就稱作ribozyme,像是ribosome中的rRNA | 富蘭克林:開啟了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蓬勃發展。 |
polysaccharide | monosaccharide | glycosidic ether bond糖苷性醚鍵 | glycosidase糖苷酶 | [[]] | [[]] |
protein | amino acid | amide bond醯胺鍵(=peptide bond胜肽鍵) | 水解蛋白質的酶 | enzyme酶,帶是常常需要先經過protein kinase蛋白激酶PK的活化(藉由phosphorylation(磷酸化)) PS.蛋白質的活化不一定是藉由protein kinase蛋白激酶的phosphorylation(磷酸化),也有可能是藉由protein phosphatase蛋白質磷酸酯酶PP)去磷酸化(dephosphorylation) | 基因組學之父 |
lipid | 不是polymer | ||||
[[]] |
- 核酸的結構由華生和克立克發表而得諾貝爾獎,該論文只有一張紙和一個結構,是少數極度重要且內容超級少的論文。但是華生也因此受到批評,因為DNA結構的解析是因為華生拿到DNA的X光繞射圖給克立克發揮專長解出來的,但是該張圖其實是華生去女性科學家富蘭克林的實驗室牆上拿下來的,並且沒有經過富蘭克林的同意!只不過諾貝爾獎不頒給死人(有幾個例外),因此富蘭克林於頒獎前死於卵巢癌,成了幕後最大的無名功臣。
生物學之生物化學中四大分子中其中三種是polymer[]
saccharide(醣類[]
一種polymer(聚合物,單體是monosaccharide(單醣
protein(蛋白質[]
一種polymer(聚合物,單體是amino acid(胺基酸
nucleic acid(核酸[]
一種polymer(聚合物,單體是nucleotide(核苷酸
lipid(脂質[]
不是polymer(聚合物
生物化學四大分子在人類消化系統分解的順序[]
.
談完分子談細胞[]
談完分子則是談細胞,然後談細胞中的各種化學反應,反正就是代謝地圖(生藥學也有學到),哪一個生化反應在哪裡合成或分解都要背,因為同一個細胞中的不同隔間(譬如胞器或胞器中的不同隔間)相當於完全不同的化學反應環境。 Google生化代謝圖,可以知道所有的生化代謝物(就是化學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不同的反應在不同組織的細胞或不同胞器中進行。譬如有些脂肪由平滑內質網生合成。強的醫師可以用基礎醫學推理出臨床(應用)理論,這是一些人在讀書時的方向。骨幹的生化反應就是糖解作用+丙酮酸去氫+三羧酸循環+電子傳遞鏈。然後中間產物可以合成其他東西。
檸檬酸循環是一個關鍵的代謝途徑,它統一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
譬如胺基酸很多是三羧酸循環的alpha-keto acid藉由轉胺作用形成的。是有趣的科目。編推理邊記不容易忘記,忘了也可以推出很多。
metabolic pathway代謝路徑[]
basic metabolic pathway基本代謝路徑[]
每一步驟酵素的作用機轉,解釋了生物學中的酵素如何作用。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作用原理就常常是酵素的輔因子。

酮體(ketone bodies)[]
- 生酮飲食是好是壞?
反應的能量來源[]
- 譬如說我們為什麼要吃東西?
- 養分可以驅動分子?造成生命?
- NO!養分會變成可以驅動分子而造成生命的能量。(通常是ATP)
- 所以放出能量的反應可以驅動分子,有些是藉由放出的[熱能],有些是參與化學反應而驅動,常常是一個需要自由能的反應藉由一個放出自由能的反應驅動。
- 要有化學的基礎,化學反應要發生需要自由能。
- 所以就要記憶各種放出自由能的反應,不同的生化反應需要不同的方法提供自由能。(通常是ATP)
- 因此有些生化反應是一個耗自由能的反應和一個放出自由能的反應一起進行,稱作energy coupling policy
- 譬如說骨幹的反應糖解作用、三羧酸循環和電子傳遞鍊
- 前兩個都是生成含氫化合物,在電子傳遞鍊換成能量貨幣ATP,過程都是氧化還原
- 生化反應在進行時是用ATP比較多,所以我們吃進的食物主要是要獲得ATP,當然也有其他生成能量的反應
生活中的應用[]
洪永祥進一步解釋,該篇文獻發現含糖飲料促使肥胖、痛風及第二型糖尿病,為導致慢性腎衰竭的原因。促成痛風原因是果糖代謝時,會產生副產物「腺嘌呤」,而嘌呤即為「普林」,會轉為尿酸,最後演變為痛風。根據研究,每天喝1~2杯含糖飲料者,比1個月喝不到1次者,高尿酸血症風險增加85%,「當然痛風導致腎病變也是台灣洗腎前5名的原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