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共筆
Advertisement

主條目:內臟五行

三焦(中醫) 頭胸腹部(中、西醫) organs(西醫)
上焦 頭、面部、胸部(橫膈以上的胸部) 上肢
肺臟
心臟
中焦 肚臍以上、橫膈以下的腹部,即從胃的上口(賁門)至胃的下口(幽門) 脾(中醫病名中的”脾”有時候是指”胃”或是” 胰。”)
胃(脘、心下)
下焦 肚臍以下的小腹部 小腸
大腸
腎臟
膀胱


我流新器官分類:

人體六大能量 製造氣血的器官 其他器官
陰陽 生精(精生氣,氣生神)真陰、先天之精、生殖之精 其他器官,使其進行各自的功能Ex. 腸→潤→通便
生血(EPO)
統血:調節血液循環之功能(主裏血)

(裡護血液)

溫五臟
營血 產生血的器官(古人認為) 驅動血的器官:

驅動氣的器官:

止咳、止喘…等降氣
命門火=真陽?

陽氣?

化氣?

(陽氣)

(化自飲食)

降氣
四肢
皮毛(體表和皮膚)
衛氣

所以腎的地位在中醫重要(先天之精),因為生精血,所以影響其他器官。

脾的道理也是一樣(後天之精),因為消化食物產生氣,也影響其他器官。所以補土派的脾胃論以脾胃為主。

精氣神:精生氣,氣生神。


黃介宏老師氣循環圖:

黃介宏老師氣循環圖

黃介宏老師Chi氣qi炁氣循環圖

五臟(主藏精氣)(陰)(精神,故謂神臟)


肝、心、脾、肺、腎、心包膜

化生藏精氣(構成人體與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滿而不能實臟病多虛宜補
六腑(盛精汁)(陽)


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


胃、小腸、大腸和膀胱為貯存有形物質的形臟

受盛傳化物,有空腔(其中有空氣,不用超音波檢查。)實而不能滿腑病多實宜瀉
六腑(盛精汁)(陽):

*有關營養物質的代謝作用:

**主受納腐熟水穀

**儲存有形食物及其糟粕

**輸出化物

**傳導糟粕

**疏通水道

**運利水津

**盛精汁

奇恒之腑(主藏精氣)


腦、髓、骨、脈、膽、女子包

似臟非臟似腑非腑,功能俱儲存精氣與五臟相同,型態似六腑中空有腔。
五臟(主藏精氣) 功能 形成身體何種組織 其(榮)華在? 開竅於?
心(手少陰):


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相互屬絡,相互表裏;


和血、精、神相關

心為君主之官,(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居臟腑首要,主宰五臟六腑協調全身之活動以保健康(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素問靈蘭密典論))) 主神明(主藏神)。(神明出焉)(譯(黃介宏師):情志思維活動中心) (相當於今日中樞神經系統?) 心主血脈,(在體合脈)(譯(黃介宏師):主血液循環、生血) 其華在面。(其準在面) 開竅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屬火為陽中之陽,與夏氣相通應。


在志為喜,在液為汗;

精、神之所含

主宰精神意識

生命的根本

心包絡(手厥陰):亦稱心包,是包裹在心臟外圍的一層衣膜,膜上分佈著明顯的脈絡。 護衛心臟,傳導心主的命令。
肝(足厥陰):


絡膽(和膽互為表裡)

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相互屬絡,相互表裏;


和血相關

生養血氣

將軍之官



升發功能


耐受疲勞的根本

肝血充足,人就不容易疲勞

*主疏泄,調節精神情志(相當於今日中樞神經系統?)

*促進消化吸收。

肝主筋,(在體合筋)(其充在筋)


所以補肝腎可以強筋骨


筋為肝所主(肝散精以養筋、淫氣於筋),爪為筋之餘。

其華在爪。(其準在爪)(其榮爪也) 開竅於目。 肝氣通於目, 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屬木為陰中之陽(體陰而用陽),與春氣相通應。


在志為怒,在液為汨;

*肝藏血。

(食用肝可以得到其中的heme而幫助造血?)(譯(黃介宏師): 為儲藏血液與調節血量)調節月經,調節精液排泄營經榮血

*調節水液代謝

*維持血液運行

脾(足太陰)(後天之本):

(相當於今日西醫胃、胰臟?)


絡胃(和胃互為表裡)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互屬絡,相互表裏;


和血、氣相關

主統血(為統攝血液在脈中運行而不逸出脈外(出血)的功能。)


和胃為倉廩之官

主運化(水穀精微(營養精微)、痰濕兩方面化成氣,陽氣),


和胃為五味出焉:產生飲食中的營養並且輸送至全身去。


性濕主升(使津液上行)(升清降濁)(PS.胃性燥主降(使水穀之氣下行))

在體合肉(肌肉)而主四肢。(消化好則吸收好而可以長出肉?)

脾主灌溉、滋養五臟

其華在唇。 開竅於口,


屬土為陰中之至陰,與長夏之氣相通應,旺於四時。


在志為思 ,在液為涎;

肺(手太陰):


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互屬絡,相互表裏;


和氣、水相關

相傳之官(宰相),

而主治節(指調節體內氣體、血液、津液等運行交換與代謝。)。

主宣降[主(肺氣)宣發(到體外),主(肺氣)肅降(到腎)],(心主血,肺主氣,相輔相成維持正常故為相傳之官)

主宣化

肺主呼吸,引氣下降

通調水道(主行水)。

(下輸膀胱,故肺為水上之源)


氣的根本

在體合皮,


主氣,司呼吸,

(肺生氣,由體外之氣結和脾脈轉輸上注而來穀化之氣,形成胸中氣海(壇中)稱之宗氣)

朝百脈

其華在毛


外合皮毛。(主皮毛)


內經稱汗孔為氣門

開竅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與喉嚨、聲音有關。(金實不鳴,金破不鳴)。


屬金為陽中之陰,與秋氣相通應。


在志為悲(憂) ,在液為涕;

腎(足少陰)(先天之本):


絡膀胱(和膀胱互為表裡)

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互屬絡,相互表裏;


和氣、水、精氣、精、血、陰陽、髓、腦相關

作將之官(作用強大而有力),伎巧出焉(智力和伎巧) 藏精氣(先天之精:生殖之根本和後天之精),

主生殖,生長發育。主滋養和溫煦各臟腑組織。

封藏之本

腎主藏精,生命根本

主骨(合骨)、

生髓

(腎生骨髓,骨髓能滋養骨骼,能保持人體精力充沛,強壯矯健的功能)、

充腦,

(古代認為腦和髓中有精)

其華在髮。(其榮髮也)(髮,血餘,但生機於腎,反映腎之盛衰) 開竅於耳,司二陰。


屬水為陰中之陰,與冬氣相通應。


在志為恐,在液為唾;

化血及
主水。(主水液)(體內水液之平衡) (負責調節全身水液代謝平衡作用) 化生腎陰陽;
主納氣。(指攝納肺所吸入之氣而協助呼吸作用。)
脾胃、大腸、小腸、三郊和膀胱 糧倉的根本 其充在肌 其華在唇四白

古時候一些相似字義的字會被放在一起變成一個詞,譬如精髓(ㄙㄨㄟˇ)精(sperm,pollution)都是古人認為充滿生命能量的物質,是精華,中醫有”一滴精,十滴血”之說;使女性受精的英文可以用”fertilize(施肥,代表精液充滿能量)”(PS.受精也可以用pollute(汙染),因為古人認為性行為後的女子不再純潔)

所以傳說中妖怪會吃精血 像是成語食髓知味

陰經 屬臟 絡腑 陽經 屬腑 絡臟
手太陰 大腸 手陽明 大腸
手少陰 小腸 手太陽 小腸
手厥陰 心包 三焦 手少陽 三焦 心包
足太陰 足陽明
足少陰 膀胱 足太陽 膀胱
足厥陰 足少陽
五臟六腑及其屬下的經絡
六腑(盛精汁) 功能 六腑(盛精汁)(陽):

*有關營養物質的代謝作用:

**主受納腐熟水穀

**輸出化物

**傳導糟粕

**疏通水道

**運利水津

**盛精汁

膽(足少陽)


絡肝

中清之腑(千金方)

中精之腑(靈樞本輸篇)

中正之官(十一臟功能的的發揮取決於膽的少陽之氣),決斷出焉 *藏精汁(盛精汁三合)

又屬六腑之一,故又屬奇恆之腑

*決斷(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防禦和消除某些神經刺激之不良反應

*維持控制氣血之正常運行,確保臟器相互間之協調關係

胃(足陽明)


絡脾

和脾為倉廩之官 *收納(倉)並腐熟水穀
小腸(手太陽)


絡心

受盛之官(接受並盛貯從胃移下之飲食),化物出焉 *區分胃傳入小腸之食物的清濁:

**津液清者傳入肺再入膀胱

**糟粕濁者入大腸

大腸(手陽明)


絡肺

傳道之官(傳送糟粕之道路),變化出焉 把小腸傳入的濁糟粕水分吸收掉形成糞便
膀胱(足太陽)


絡腎(腎之腑)

州都之官(全身水液匯聚之處),津液藏焉,氣化則出焉 排泄小便和儲存津液(小便為津液之餘)

氣化使多餘的水液排出成小便

三焦


絡心包

經脈散步壇(改月部)中

決瀆之官,水道出矣 *維持水分代謝平衡上的重要器官

**輸水道作用

*水穀出入的道路

*人體氧化活動

*原氣之別使,主持諸氣。(難經)氣之所終始。(難經)

上焦 靈樞決氣篇: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為氣。 *納受水穀

*並敷布水穀之氣至全身以溫養肌膚、骨節、通調

[月奏]理

中焦 相當於胃(中脘) 靈樞營衛生會篇: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顧得獨行於經隧命曰營氣。 主腐熟水穀

泌糟粕

蒸津液

使管營養物質,通過肺脈的傳輸以化生營養。

下焦 泌別清濁

排泄廢料

其氣主下行

人體11大系統:
系統名 和體內六大能量的關係
神經系統 腎主骨(合骨)、生髓(腎生骨髓)、充腦
內分泌系統 腎和之相關
皮膚系統=表皮系統(=皮膚(skin)+皮膚附屬物) 肺外合皮毛。
肌肉系統 脾主肉、肝主筋、腎主骨

所以補肝腎可以強筋骨

骨骼系統 和腎相關,腎好可以藉由下利化濕、造血和強精(和生殖系統相關)→強筋骨


腎主骨

循環系統 和血相關,心主血
呼吸系統

和氣(免疫力?衛氣?)相關

排泄系統(體液恆定系統ㄉ別稱) *和腎相關,腎好可以藉由下利化濕、造血和強精(和生殖系統相關)→強筋骨

*出問題會產生痰

*和婦科用藥(經產劑)(經、帶、孕、產)相關

消化系統(包含排遺) *和氣相關,消化系統喜歡溫暖,溫暖則可以治消化系統疾病(嘔吐、下瀉、腹痛),並且可以行濕(把液態轉成氣態?),所以出問題會產生痰

*和婦科用藥(經產劑)(經、帶、孕、產)相關

免疫系統 和氣(免疫力?衛氣?)相關
生殖系統 和腎(和排泄系統關)相關,腎好可以藉由下利化濕、造血和強精(和生殖系統相關)→強筋骨

脾和腎有問題容易產生痰、並且在女性會產生婦科疾病(經、帶、孕、產)

瀉下可能是中焦(脾胃)或是腎不好

==中醫病理學(我流生理學課本新編法(配合異常狀況(病理)),幫助記生理性質)==:

細胞的種類、臟器的名稱 正常功能 異常
muscular cell 收縮 痙攣
放鬆
舉一個西醫的例子
排泄系統(體液恆定系統ㄉ別稱)和腎相關 *藉由下利化濕、 *出問題會產生
*造血和 *腎性貧血、高血壓
*強精(和生殖系統相關)→強筋骨 *性無能、不孕

*腰痠背痛

*婦科用藥(經產劑)(經、帶、孕、產)相關 *婦科疾病
血液(非細胞) 凝血 出血症
流動(運送養分/O2) 中風、痛
降氣 咳喘…etc
行氣
肝與膽 見中醫生理學 肝陽化風
見中醫生理學 熱極生風
見中醫生理學 陰虛動風
見中醫生理學 血虛生風
心與小腸 心氣虛
心陽虛
心陽暴脫
脾氣虛
脾陽虛
脾氣下陷
脾不統血
胃寒
胃熱
胃陰虛
食滯胃脘
肺陽
肺陰
呼吸 風寒束肺
寒邪客肺
飲停於肺
痰濕阻肺
風熱犯肺
熱邪壅肺
燥邪犯肺
痰→咳、喘…等
大腸 大腸濕熱
大腸液虧
腸虛滑瀉
腎陰虛
腎陽虛
腎虛(不分陰陽)
腎精不足
腎氣不固
腎不納氣

*所以補肺陰可以治痰、咳、喘 Scientific model of chinese medicine

Advertisement